武汉市京剧团前身为中南京剧工作团,成立于1950年1月,1952年9月改为现名。
武汉市京剧团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国营剧团,首任团长高百岁,副团长为陈鹤峰、高盛麟、郭玉琨、于宗昆、李福德(专职干部)。1953年和1954年,又吸收了关正明、李蔷华、陈瑶华、云艳霞、熊志云等名演员加入了剧团。这时全国各省、市、县已成立了许多国营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,基本上发迹了旧社会戏曲班社跑江湖到处流动演出的局面。前几年还有一些京剧演员流动各地应聘演戏,现在也都参加了组织。武汉市京剧团的组织和人员也日见固定起来。
曾有京剧四大码头的说法,京津沪汉,武汉作为京剧发源地之一,也是京剧重镇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武汉市京剧团发展迅速形成了“十大头牌”的说法。
武汉市京剧团前身为中南京剧工作团,成立于1950年1月,1952年9月改为现名。
武汉市京剧团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国营剧团,首任团长高百岁,副团长为陈鹤峰、高盛麟、郭玉琨、于宗昆、李福德(专职干部)。1953年和1954年,又吸收了关正明、李蔷华、陈瑶华、云艳霞、熊志云等名演员加入了剧团。这时全国各省、市、县已成立了许多国营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,基本上发迹了旧社会戏曲班社跑江湖到处流动演出的局面。前几年还有一些京剧演员流动各地应聘演戏,现在也都参加了组织。武汉市京剧团的组织和人员也日见固定起来。
曾有京剧四大码头的说法,京津沪汉,武汉作为京剧发源地之一,也是京剧重镇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武汉市京剧团发展迅速形成了“十大头牌”的说法。
十大头牌分别是:
高百岁(麒派老生)麒派高足,周信芳大师弟子,高文武兼长,戏路宽广,极富创新精神。在唱腔艺术方面,学麒而不拘泥于麒,他以"麒派“为基础,吸收其他流派之精华,其特点为朴质苍劲,深沉浑厚,平中见奇,寓巧于拙。在表演上,严谨规矩,平稳酣畅,韵味醇厚,声情并茂,富有感染力。
陈鹤峰(麒派老生)同为麒派高足,周信芳大师弟子,其表演风格以“麒派”为基调,博采众家之长,同时依据自身的秉赋条件,创新发展。表演细腻,神完气足,身段大方潇洒,嗓音宽润、吐字清晰,有强烈的感染力。
高盛麟(武生)大武生,宗杨派,艺术上综合盖排,麒派的表演艺术,自成特色,功底深厚扎实,靠功尤精,功架稳健大方,表演严谨洒脱,台风极佳,且有一条耐唱的好嗓子,兼演红生,其红生宗王鸿寿,又得周信芳指点,表演上融入大量麒派元素,被观众誉为活关公。
郭玉琨(武生)人称“江南美猴王,其猴戏突出猴王灵敏诙谐”,还被人誉为“江城出手大王”,兼擅锤、剑、鞭、刀等惊险出手。妻杨菊萍同为武汉市京剧团青衣。
杨菊萍(梅派青衣)小杨月楼之女,承受家学,兼学梅派的妩媚和荀派的活泼,表演各种不同身份的女性。擅演各种梅派荀派戏。其丈夫郭玉琨为武汉市京剧团著名武生演员。
高维廉(小生)师从金仲仁,书卷气浓尤其擅演陈大官、莫稽、吕蒙正等穷生。高维廉 群英会之周瑜
关正明(老生)上海戏校正字科高材生,嗓音高亢圆润,戏路较宽,功底深厚。唱白咬字大胆使用旋律变化复杂的新腔,吸收马谭杨余言各派特点,表演上有吸收麒派的表演风骨。逐步形成自己甜净委婉,细微含蓄,刚柔相济,俏丽多姿的独特艺术风格。
贺玉钦(武生)中华戏校玉字科学生,以武戏火爆著称,北戏南技、开打勇猛,擅演《金钱豹》、《伐子都》、《界牌关》等戏,兼演猴戏。
李蔷华(程派青衣)程派私淑弟子,音韵上有相当讲究,吐字、发声、四声极其准确,听起来外柔内刚,情态动人。
陈瑶华(王派青衣)陈鹤峰之女,受王瑶卿、路三宝等名师传授,唱法宗王,擅长饰演善良娇柔的女性。擅演青衣兼演花旦。